「佢要我去邊到、同邊個一齊都要同佢報告,真係好大壓力😫」
「佢成日都突然消失,完全搵唔到佢,過左一排先會上返水😡」
唔知大家喺愛情關係入面有冇試過遇到呢啲問題呢?其實伴侶或者自己嘅依附類型 (與他人相處的模式) 可能可以解釋行為背後嘅原因㗎!喺60-70年代期間,發展心理學家瑪麗·愛因斯沃斯 (Mary Ainsworth) 喺陌生情境 (strange situation) 實驗中發現照顧者照顧嬰兒嘅形式對嬰兒日後對待親密關係嘅發展有極大影響🧑‍🍼,愛因斯沃斯亦就實驗結果提出四種依附類型,建立左依附理論 (Attachment Theory) 嘅基本概念📝~

1. 安全型依附(Secure attachment)
喺童年嘅時候👶,具「安全型依附者」特徵的人士,通常得到主要照顧者嘅積極互動,亦多能及時回應佢哋嘅情緒同需求,例如照顧者會好快回應幼兒用來引起注意的哭鬧,同時,亦都能夠持續穩定地照顧佢哋生理同心理上需求,例如提供食物、俾安全感等。

所以「安全型依附者」嘅童年經驗令佢哋可以正面地看待自己及他人,比較容易建立親密關係,並尊重同信任伴侶,亦能喺保有獨立自主性嘅同時,適度地依賴他人及被他人依賴💞。

2. 焦慮矛盾型依附 (Anxious attachment)
喺童年嘅時候👶,具「焦慮矛盾型依附者」特徵的人士,佢哋嘅主要照顧者通常會唔定時回應佢哋嘅情緒同需求,有時會回應,有時卻會忽略佢哋嘅哭鬧或需要,呢種一時一樣嘅行為會令兒童時期嘅佢覺得困惑。但亦有「焦慮矛盾型依附者」嘅主要照顧者有時會過分保護佢哋。🚁

所以「焦慮矛盾型依附者」嘅童年經驗令佢哋會較負面地看待自己但正面地看待他人,佢哋非常重視親密關係,同時亦極度缺乏安全感、怕被拋棄,所以有時會刻意測試伴侶對自己嘅愛,經常需要伴侶嘅安慰以消除對該關係嘅疑慮,喺情感上極度依賴伴侶。

3. 疏離迴避型依附 (Avoidant attachment)
喺童年嘅時候👶,具「疏離迴避型依附者」特徵的人士,佢嘅主要照顧者通常唔太理會同滿足佢哋嘅情感需求, 例如會任由佢哋繼續哭鬧,亦缺少互動。疏離迴避型依附者嘅主要照顧者亦可能較嚴厲同唔太會表達自己嘅情緒😐。

所以「疏離迴避型依附者」嘅童年經驗令佢哋會正面地看待自己但負面地看待他人,佢哋因童年經驗怕再次受挫,因此唔鍾意長期嘅親密關係,亦唔輕易相信別人,唔會依賴別人亦唔想被依賴,佢哋都唔太願意表達自己真實感受同唔擅長處理別人嘅情緒。

4. 混亂型依附(Disorganised attachment)
喺童年嘅時候👶,具「混亂型依附者」特徵的人士,佢嘅主要照顧者嘅角色通常未能為佢保持提供一個安全避風港,未能長期滿足佢哋幼時嘅身心需要,對待幼兒嘅方式亦可能有極大反差,對相同行為一時稱讚一時責罵,令幼兒感到混亂、無所適從及擔憂😣😖。

所以「混亂型依附者」嘅童年經驗一定程度令佢哋會較負面地看待自己及他人,佢哋對待親密關係嘅方式係結合左「焦慮矛盾型」同「疏離迴避型」。佢哋想要親密關係,但怕被拋棄同傷害,情緒起伏亦較大,同時好難建立信任,可能對伴侶忽冷忽熱,所以好容易陷入唔健康嘅親密關係。

⚠️但係依附類型未必會跟一世,亦都唔需要俾佢完全定義左自己,伴侶的支持配合同專業的心理輔導係可以改變依附類型架,所以大家唔駛過分擔心~👌
以上資料只供參考,如果有興趣嘅朋友仔可以再搵多啲資料㗎!

//]]>